淡泊明志通古今 宁静致远育芳华──记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侯建新-凯发k8网

发布时间:2017-09-08浏览次数:6952

侯建新, 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个人感言:黄大年同志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楷模,他在世时曾提出“黄大年之问”,对此我深有体会。作为高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参加工作起,多年来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坚持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把目标定在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上。推行“学人教育”项目,汲取黄大年精神的力量,鼓励青年教师严谨治学,因材施教,以建设世界史一流学科为契机,努力为师生们开启与世界交流的“窗户”,培养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侯建新,这位“老三届”走出来的名教授,历经三十载磨砺,以其始终不渝的追求、坚如磐石的执着,铸就了他无可置疑的学术成就。侯建新教授从事欧洲史、中西现代化历史比较研究,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七届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我国世界史学科的领军人物。他还是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专家组召集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等,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学科建设精神领先

  在2013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与复旦大学等并列排名第14名。近年“校友网”等其他知名学术机构的排名中也曾名列第七或第六。在名校如云、历史学科众多而且竞争激烈的当今形势下,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已属不易。该学科还是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天津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侯教授并不满足,对已经取得的排名亦不满意。他从不为名利所累,也从不因地方院校而妄自菲薄。

  从寻找差距入手,主动作为。那是2017年的除夕日清晨,师大校园静悄悄,人们都忙着过年,而世界史学科的教师正在侯教授的主持下,梳理学科现状,查找不足,制订行动时间表。争一流,追赶一流,必须有具体目标,他们与本学科全国名列前茅的两所大学比较,逐项分析,自我剖析弱点。侯教授认为,大家寻找问题的过程,也是取得共识的过程。按照侯教授学科建设的一贯宗旨,学科建设首先是内涵发展,又以思想领悟为先。侯教授解释:学术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它是精神活动,因此研究者一定要有精神境界,有社会责任感,否则不会做好,也不会做大。其次,青年教师一定要有专业思想,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他经常对年轻教师说,“你们要有在沙漠打井的精神和意志,如果一口井没有挖出水,再打一口,再打一口……只要努力不停,迟早会掘出甘洌的清泉。”他提出“学人教育”,已经坚持了两年,每两周一次,教师们倾吐心里的困惑,进行直抵心灵的对话。学人教育活动也是学术交流活动,极受年轻教师的欢迎。内涵发展最终落实到科研能力的提升。努力播种,终有收获。今年,在国家社科项目申报中,师大世界史学科同时3项课题获批,这个纪录是少见的。

  在内涵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近几年,先后有若干 985高校教授调入,同时引进青年才俊,使队伍建设更加合理。“我们不是靠出格的待遇,而是以事业吸引人才,以人才吸引人才。”有一名教授因长期两地分居不得不调离师大,临行前他深情地对大家说:“这里,永远是我的精神家园。”他被南方一所985高校所聘,不久成为该校世界史学科带头人。

  勇于开拓筚路蓝缕

  2012年,由侯教授任首席专家的“欧洲文明进程研究”获批国家重大招标项目,这是师大首次获得此类科研立项。该项目会聚了国内该领域最出色的学者,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还有英国伯明翰大学,共12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该项目现进入收官阶段,最终成果17卷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学界认为,该项目高手云集,内容专深,规模空前,代表了我国欧洲文明研究的前沿水准,具有开拓性。

  凭着对国际史学发展的高度敏感,侯教授在全国率先引进欧洲经济社会史学科,并成功本土化。立足中国,聚焦欧洲,放眼世界,坚持创办学科刊物《经济社会史评论》13年,影响广泛。另外,侯教授的学术思想还惠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部全国义务教育历史课标组组长,侯教授主持完成了该课标最新版本的修订,同时受教育部委托,主编中学教科书《世界史》编写工作,该教材连同语文教材等今年秋季在全国中学通用。该工作充分彰显了师大世界史学科在全国历史学基础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从新课标到教材,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因为这涉及几千万孩子,能够反馈社会,心甘情愿。”

  侯教授始终坚持教学,指导博士生、硕士生。他讲课感染力强,中西融汇,视野宏大,把启迪思维、培养创造力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博士和硕士。他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先后两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多篇获得天津市优秀论文奖。他的毕业生分布多所985211高校,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每天2230分,侯教授才会结束一天的工作,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上。也只有一串串的成果才是对他“心怀大我、守望学术、传承文脉”的人生境界的最好回报。翻看侯教授这些年乃至几十年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会发现他每年、每月、每天在学术和文化事业上的执着与付出。

  有一种追求叫跬步千里,它是侯教授多年来对世界史学科倾注心血的见证。

  有一种使命叫历史人的责任,它是侯教授毕生信念,“研究欧洲历史,最终是为了中国”。

网站地图